2019年5月15日,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本学期第五次教研如期开展,许卓娅教授莅临指导。
1
环节一:教学活动
北幼台城分部蒋艳、王馨悦老师和北幼总园秦蓉老师带来三节集体教学活动。活动设计从幼儿年龄特点、兴趣以及经验出发,教师们的教态亲切自然,始终在情境之中,让幼儿玩起来,给予幼儿想象和表现的空间。
第一节活动是由蒋艳老师组织的大亲子打击乐活动《我们一起做游戏》。孩子们跟着蒋老师在美丽的小树林里走一走,和客人老师、好朋友打招呼、捉迷藏。嗨……孩子们伸出小手挥一挥,还会摇动小乐器,用它们发出的好听的声音和大家问好。孩子们变成小小演奏家一起演奏吧!
第二节活动是由王馨悦老师带来的大亲子音乐游戏《小火车找朋友》。小火车往前开,找到朋友停下来,快带上你找到的好朋友一起去森林里旅行吧!活动中,孩子们自己掌握了开火车的本领后,还有礼貌地邀请了客人老师一起加入到自己的火车队伍中,“呜……”准备好,长长的火车就要发动啦!
第三节活动是由秦蓉老师带来的大班韵律活动《狡猾的狐狸在哪里》。孩子们扮演成公鸡和母鸡,在养鸡场里寻找出狡猾的狐狸。秦老师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并且一直处于情境之中,孩子们跟随音乐,学习双圈集体舞的游戏动作,根据教师发出的数字信号,快速做出“追逐”或“逃离”的反应,体验空间变换及听信号快速反应带来的乐趣。
2
环节二:围绕核心话题展开的课后讨论
三节音乐活动富有各自的特点,观摩老师们对此展开了讨论:
首先是针对低年龄幼儿的音乐活动,老师们认为:
1.低龄幼儿所用的音乐,节奏要慢,歌词要简单,易于孩子理解。
2.低龄幼儿的音乐活动要更加注意游戏的情境性。
在模仿别人经典课时,老师们建议上课老师要先内化、记忆各环节,再用自己理解的语言和策略进行组织。
经过热烈的讨论后,老师们也给予了三位老师几点建议。
蒋艳老师的活动:
1.在幼儿拿乐器的时候,可以让幼儿先充分玩起来,并从中提取幼儿的动作。
2.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,而不是老师单一评价。
3.教师可以把自己唱歌的声音录下来在活动中播放,以减轻教师负担。
王馨悦老师的活动:
1.教师可提供更多机会给幼儿同伴之间互动,这能使幼儿的兴趣再度提高。
2.音乐可以选择歌词内容重复度较高,更便于幼儿能即刻哼唱出来的内容。
秦蓉老师的活动:
1.活动内容上要做点减法,还要下降难度,内外圈游戏可放第二课时,交换2遍回原位。
2.对内圈移动&内外圈交换达成度,不仅看到能力强的孩子,还要关注中等偏下的孩子。
3.对于复杂队形的变换,需要教师一个一个地教,即一个一个上台尝试动作,在反复示范的过程中让能力较弱的幼儿观看很多遍。
4. 示范游戏过程时,教师可以通过边讲边做的方法控制自己的语言量。
此外,许老师针对大亲子班幼儿低龄化的特点,向老师们提出了下一阶段的思考和研究方向:
1.大亲子班幼儿喜欢什么样的情境?什么故事、绘本?什么歌曲?什么动作?
2.幼儿喜欢的故事,就是教师未来要给幼儿创设的情境。他们喜欢的东西有什么共同特点?
3.针对低幼孩子喜欢反复操作的特点,教师继续探究幼儿对每个事物重复的时间多久为合适?
3
环节三:研训时光
精彩纷呈的研训时光又要到了,今天我们继续围绕园本课程《啄木鸟与苹果树》展开学习。
继听音乐指图动作的学习之后,我们结合律动标准:合乐性、到位性、表现性、创意性、合作性进行实际操作。
这次我们学习两两合作,丰富情景动作:啄木鸟检查大树、啄木鸟啄树和大树长出枝条的状态。
首先,请已经做妈妈的胡老师抛砖引玉,模仿医院里医生给自家宝宝做检查、看病的动作,尝试将动作迁移到啄木鸟检查苹果树的互动中。
老师们也都纷纷来尝试表演啦!
根据乐段的划分,我们把音乐动作分析为:A段大树做生病的造型,啄木鸟为大树检查身体;B段大树做被捉虫抖动动作,啄木鸟做捉虫动作;C段大树做长出新枝条和叶子的动作,啄木鸟和大树开心互动,最后啄木鸟和大树造型结束。
看看老师们的互动组合表演吧!
教师们在对乐曲熟悉的基础上不断练习指图动作,达到合乐性。今天我们又在此基础上创编游戏动作、不断练习,从同伴教师中学习有表现性和创意性的动作,通过模仿练习,再转化为自己的动作状态,从而达到自如地与同伴进行合作游戏。
针对教师们的学习情况,许卓娅教授总结说:
1.教师给出幼儿一个经验性动作,等幼儿对音乐熟悉之后,每个人可以用自己想要的动作进行游戏,因此老师需要掌握到所有可能性动作。
2.两个角色之间互动时要充分交流。
3.教师的合乐动作要做到最高级的状态,在教学时才能激励幼儿向最高级状态学习。
最后,我们共同研讨学习《狡猾的狐狸在哪里》的律动动作,并熟悉音乐游戏内容,老师们再次展开了如火如荼地研讨。
欢乐的时光总是悄然而逝,本次音乐教研在此结束,我们期待着下一次许老师的到来……
撰写:王馨悦、蒋艳
审稿:徐雯雯